|
走进非遗辽瓷 领略艺术之美为丰富广大会员业余文化生活, 增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学习,11月7日下午,商会一行10余人来到会员单位——谷子陶辽瓷非遗传习基地,走进辽瓷非遗传承人谷翠国老师工作室,近距离了解辽瓷文化,感受辽瓷独特魅力。 谷翠国老师从辽代的发源、国家制度以及与北宋的渊源关系引出辽瓷文化,深入浅出的讲解辽瓷的历史发展和制作工艺。 “辽瓷”为辽代陶瓷之简称,其形状、釉色、纹饰率真粗犷,朴拙巧慧,沉稳敦厚,融入了民族文化特色,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地方色彩,展现出一种源自北方土地的风土之味。作为已然消逝的契丹人以血与火锻造的文化遗存,以其雄浑豪迈、朴拙自然的特异风格,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绝唱。其中辽三彩是最能代表辽代陶瓷文化和成就的标志物,将奔放张扬的契丹基因与中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,为中华陶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千年前的辽瓷一经被挖掘出土,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,由于没有辽瓷制造记载的关系,已经断代了300多年,其失传的原因不仅因为技术流程复杂,取材讲究,还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。多年来,谷翠国老师一直致力于辽瓷的恢复、研究、推广,但复原制作的路并不容易,谷翠国和他的老师--北方瓷器泰斗关宝琮先生、关涛先生为研究辽瓷的组成,翻阅大量史料,把碎瓷片带到实验室做研究,即便了解了辽瓷的成分,由于土壤、气候等不可抗的原因,用古法烧制的成功率也仅有20%左右。从采土到烧制,一共18道工序,60天时间,一炉中,除去精品,全部打碎。谷翠国老师出品的器品,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古法手工还原烧,天然原矿料,当地取土,在器型上又加入了现代元素,形成了新的辽瓷风格。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,大家被博深的辽瓷文化所吸引,通过欣赏辽瓷、听老师讲解,零距离感受到了辽瓷文化的独特魅力,加深了对辽瓷厚重文化底蕴的理解,更体会到每一件精美陶瓷的背后都是手工艺人精湛技艺的凝练,每一件瓷器都是匠心之作。 |